成都物流公司,物流業洗牌
一方面,百世出售國內快遞業務,速爾快遞、蘇通快運、云鳥城配等企業相繼宣布破產,消極信息充斥著整個行業。
而另一方面,國內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,京東物流、滿幫集團、順豐房托、安能物流等企業相繼上市,孕育出新的希望。
此外,隨著菜鳥等快遞物流企業先后“加碼”科技,無人機、無人車等先進物流設備的使用,或許將在新的一年為行業帶來變化。
歲末年初之際,新浪科技盤點了2021年物流行業多起變革事件,借回顧過往,展望新物流行業的2022年。
業務量破千億,行業加劇重整
2021年,物流行業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。一件是12月8日,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級別,日均服務7億人次。從2018年的507.1億件,到如今突破千億件大關,這已是我國快遞業務連續8年穩居世界*。
另外一件事發生在12月6日,國內首家以國家名義命名且具有行業屬性的公司誕生了,這家公司起名“中國物流集團”。它的出現,或許將打破競爭壁壘,形成新格局的關鍵契機。
在2021年,物流企業優勝劣汰的局勢凸顯,例如百世快遞賣給極兔速運、天天快遞宣布全面轉型升級、蘇通快運因為融資不到位全網停運……這都意味著,強者恒強的行業競爭格局在不斷加劇,中小企業經營難脫困局。
當然,2021年該行業也有很多振奮的消息。例如京東物流、滿幫集團、順豐房托、安能物流等物流企業相繼上市。此外,福佑卡車、快狗、貨拉拉、日日順等企業也已提交上市申請等。
有業內人士對比指出,2021年上市或即將上市的物流企業,業務類型更趨向多元化,不同于上一輪主要以快遞公司為主,而且多為獲得多輪投資的資本型公司。通過IPO尋求融資發展,并為早期投資人退出留出空間,已成為2021年快遞業發展一大突出表現。
末端配送漲價,從價格到價值
今年7月,七部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》,明確了保護快遞員權益的主要目標。有了政策支持,“漲派費”成為了一項大重要舉措。
進入9月,中通、申通、圓通、韻達等多家公司宣布,將全網快遞員派費每票上調0.1元,按日派單量300件計算,快遞員全月無休派單可多獲得每月900元薪資。
實際上,早在2019年,快遞業便掀起了“價格戰”,義烏等地的快遞價格被拉低到1.2元發全國。隨即,各家公司迅速反應,快遞公司快遞費跌破一元大關……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招式,讓整個快遞行業陷入了“增收不增利”的低價怪圈,因為利潤太低、工作強度大,末端網點快遞員離職率普遍偏高,新人招入困難等現象頻發。
“不過,隨著市場秩序的整理、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、快遞行業綠色環保等相關政策的出臺,快遞公司單一的價格戰模式已無法進行下去了,以低價搶市場的邏輯要行不通了”,業內人士評價道。
2021年,快遞行業真正邁出了由“價格”到“價值”轉型的關鍵一步,快遞行業低價競爭、無序內卷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復。而這,同樣也是整個行業加速重整、優化發展的關鍵信號。